时间:2023/1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竟是新疆人的袖章?根本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

提要:我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过是汉代西域人民佩戴的袖章。

年10月,中国—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上进行例行考古挖掘,然而几个月来,他们在尼雅遗址上的挖掘一直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就在失望中,考古人员挖开了一座古墓。这是一个两人合葬墓。合葬的两人身上穿着许多衣物,最显眼的是,其中一具尸体的右臂上绑着一个色彩鲜艳的织锦。织锦色彩绚烂,文字激扬,纹样诡秘,意蕴神奇,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没有经过太多的辨认,考古人员就看出织锦上织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汉代织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它把天文、史实和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等巧妙融为一体,并且出现在远离中原的尼雅遗址,证实了国家治理和统辖西域、开发建设西域的历史,深刻揭示了汉朝开拓西域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繁荣历史脉络,说明了当时西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实证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也侧面反映出各民族在两千年前就进行了深度交流交融,亦生动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特殊魅力。

然而,因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蕴含的五行观念,被一些人说得神乎其神,神到了让人无法破解的程度。对此,我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过是汉代西域人民佩戴的袖章。

先说护臂是什么东西?我们现在把它当体育用品。它的作用是保持手臂温度和肌肉的紧度,温度是确保手臂的能量不易流失,紧度是使肌肉保持一种适应剧烈运动的状态不容易拉伤手臂肌肉或者抽筋。但是,作为文物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定不是用来保暖的,因为它的长度与宽度实在是太有限了——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这样的尺度对于手臂的保暖作用实在是太有限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对这件文物的整体详细描述: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看过这段文字,难道您不会问吗?为什么要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显然是系在胳膊上的。系在胳膊就是护臂了吗?我们认为显然不是,或者说不一定是,因为它让我们想到了这样一件物什——袖章。现代社会,袖章是指套在袖子上表示身份或职务的标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都以袖章作为军人军衔和所属军种、兵种、专业兵及勤务的识别标志。目前,广义上的袖章,已经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执勤、卫生、丧事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袖章上所标示的文字图案不同以示区别。

那么,古代的人玩这个东西吗?答案是一定的。不过那时候叫臂镫,也叫臂章。之所以叫它镫,是因为它有些像马镫,被连接的底部是块状的,如果戴在胳膊上,就像是被系了绳子的臂章、袖章。

臂镫,上臂环形套首饰,特别适合上臂圆润纤细的女性,能够展现女性饱满圆润的上臂魅力。西汉以后,佩戴袖章之风盛行。臂章有很多种款式,有些可以自由伸缩。这个臂章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来调节臂章的大小。中国古代一种女性首饰。当然,它肯定可以是金属的。魏晋·繁钦《定情诗》: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说的就是这东西,两个胳膊上都要戴上这东西,被当成了定情的礼物。

今天,人们戴袖章,一般都戴在左手臂膀处,以示它的某种神圣性。尽管一些人佩戴袖章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把袖章对折,然后别在衬衫左手的袖口上,更有甚者,直接把袖章的反面对折了别上去,成了一块红布。也有人把袖章别在了腰部,成了一个“腰牌”。但我们要说的是袖章是责任的象征,因此,佩戴者应认真对待,用正规的方式把袖章佩戴好。我们认真地看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土时的照片,逝者就是将它佩戴左手臂膀处的,这当然也有某种“神圣”的意味。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已经死的人,带这么个东西,他是想要干什么呢?而给他佩戴这种臂章、袖章的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他们是想要表达什么呢?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字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一句话,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于中国出兵,中国出兵会在吉祥的天象里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今天的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古代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546.html

------分隔线----------------------------